重新找到精神寄托

remind U
在阅读这本陶渊明传之前,残留在我脑袋里最后跟陶渊明相关的记忆居然是MC Hotdog的九局下半歌词:
“古代有陶渊明清高,不为五斗米折腰,但是我向青春借贷款,可是利息太高。”
作为说唱歌手的词,听起来不过是拿来铺垫韵律的过场,不过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陶渊明在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之大,在台湾亦然。
这本书算是详细介绍了陶渊明家族的兴衰历史,在后面,结合陶渊明整个人生中各个阶段的背景描述,再结合他的存世作品一一对照译文,帮我快速重新了解了这位名家的轶事。其中几个部分我觉得说的很棒,摘录如下,方便以后记忆。

好读书,不求甚解

这一点是陶渊明自己说自己的读书态度的,读到这里我发现原来冥冥中保持的阅读习惯在精神上是有根脉的啊!继续看到彦延之说他“学非称师”但“心好异书”,这,这,这,我简直要不要脸的认祖归宗了,没有功利驱使的读书在我看来才是大乐趣,驱使我继续阅读的一大动力也正是奇闻异书吧。

尔之不才,亦已焉哉

同样作为父亲,陶渊明对孩子的教育态度,令我再一次坚信了当前我对孩子的教育态度,这句“尔之不才,亦已焉哉”,真算得上是无比超前的教育理念了,我等下要把这段分享给夫人听,“如果实在不行,那就这样吧”。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在之前就不做任何努力,陶渊明这篇写给孩子的《命子》原文,洋洋洒洒四十句,最后一句才是这个,之前可都是搬出各种祖辈先贤的事迹对孩子各种激励。

形影神

书中借着释义陶渊明的形影神相关的组诗,说明了陶渊明的自然主义生死观,如此洒脱,如此率真。本作对陶渊明精神内核分析,提出了跟以往先生分析不同的看法,令我对陶渊明越发喜爱起来。更加难得的是,陶渊明可是半生耕读,晚年是正宗的老农身份,这个参悟更加令人信服。

一个社会,如果没有信仰会怎样呢?我不愿再提及之前反复说到的当前没有优质偶像的看法,文体明星的集体人设崩塌只不过是政府信誉崩盘,社会信用不断贬损的具体表现而已,在缺乏偶像的当下,当我很多时候觉得快要丧失作为中国人的自信时,陶渊明这个形象却在千年前再次向后人投射来人性中最率真,质朴,坚韧的光芒,帮助我们,至少帮助我在此刻找到精神寄托,让我从新学会在这世道下安然自处,这样看来方才写到的,觉得跟陶渊明志趣的遥相呼应感觉,其实早已在反复背诵其作品时,在精神层面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