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xual innuendos in Cartoon
一种理论
店主花了99元买了个万利达牌DVD播放机,又买了马大帅全集以及古惑仔全集。我有种理论,一个作品,应该在对应年代的媒介和播放设备上回放,才算是原汁原味,全须全尾儿。比如交响乐就应该用黑胶在唱片机上听,听陶喆和周杰伦的歌应该在磁带机或者CD机上,而在一台14寸彩监上,播放迪士尼早期的黑白电影效果要好于播放马大帅和古惑仔,玩FC游戏效果要好于玩Xbox360游戏。这个理论里似乎有解释不清楚的部分,迪士尼的黑白电影始于1920s(或者更早)而古惑仔系列电影流行于1990s,时间跨度跟大,看起来并非一个时代的产物。不过以迪士尼的早期黑白电影”Steamboat Willie”为例,该片上映于1928年,电视机开始在美国普及正好也是在这一年(1927年7月3日),确实是同时代的产物,所以这种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的彩色监视器,在视觉符号上也是可以匹配对应年代的,或者说电视作为媒介存在的时间跨度足够久。
在店主的要求下,帮他下载了十部迪士尼的早期动画电影,循环播放,效果拔群。今天早上一进到店,S女士却忽然问我,迪士尼的老动画,是不是不能给孩子看?因为她提及刚刚的动画里有角色掏裤裆,脱裤子,滋儿滋儿喝酒,咔咔吐痰的画面。我忽然兴味盎然,因为之前看到过一个米老鼠用鸡鸡给奶酪撮洞的片段(后来被确认是一种二创,并非迪士尼本家的产品),但此刻听到友人提及在原片中也是如此,我便开始了一个小小的调查。
我找到一篇很不错的长篇论述, 其中提及了“恶名昭彰”的Nickelodeon频道。文中在列举诸多带有明显性暗示的动画之余,阐述了一些相对独立的观点:
性暗示元素的刻意设计:
一些性暗示内容是动画创作者故意加入的。这些隐晦的信息通常以双关语、隐喻或者视觉符号的形式存在,目的是迎合成年观众的幽默感,同时让这些内容在儿童观众中保持“隐形”。
文化背景对内容接受度的影响:
动画中的性暗示信息可能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。例如,在某些文化中,双关语和隐晦的幽默被认为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,而在其他文化中,这些内容可能被视为不适合儿童的冒犯性内容。
创作者与观众的心理角力:
动画中的性暗示不仅是对成年观众的“彩蛋”,也可能是创作者的一种自我表达或与观众“打破第四面墙”的方式。文章指出,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反映了创作者的心理需求,即通过动画作品在不影响主要观众群的情况下融入个人表达。
对儿童的潜在影响:
性暗示虽然通常难以被儿童直接理解,但它可能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认知。儿童模仿动画角色是一个常见现象,文章担忧某些性暗示的行为可能在无意中被模仿,带来不良的社会或心理影响。
争议与伦理挑战:
在儿童动画中加入性暗示引发了伦理争议。文章提到,支持者认为这种内容丰富了动画作品的层次感,让成年人在陪伴孩子观看时也能找到乐趣;反对者则认为这违反了儿童内容制作的伦理规范,可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。
对观众层次的误解:
一些动画制作者可能低估了儿童对性暗示内容的敏感性,认为只要足够隐晦,儿童就不会理解。但文章认为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儿童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,即使看似隐晦的内容,也可能在网络讨论或其他渠道中被揭示,最终被儿童理解。
解决方案与未来方向:
文章建议,动画制作者应更加谨慎地考虑受众的多样性,并通过更清晰的内容分级或创作规范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。同时,家长与教育者也应在观看动画时进行适当的引导。
好了上面的部分是AI帮我做的这篇文章的Summary。下面我要记录的是诱发我兴趣的点:
词汇学习
pedophilia 恋童癖
innuendos 暗示
High-Risk Sex 高风险性行为
SpongeBob
SpongeBob的中有擦边的嫌疑地名和人物名:
Bikini Bottom -> 女性下体
Sandy Cheeks -> sandy buttocks(学到了), 而Cheeks的替换另其更加有娇颜的修饰感了。
打算去一探究竟的动画
这几部的人设我喜欢。
Penelope Pit-stop
The Powerpuff Girls
The missing bikini bottom
老板在前一阵带儿子去看海绵宝宝大电影,回来后认为配角喧宾夺主,结果在店内退出一款特调,叫消失的比奇堡,还小小地纠结了一阵儿是念bao,还是念pu呢,我还撺掇他给配上英文名呢, “The missing bikini bottom”。